EBET易博(中国)

相关推荐
特种气体行业国产化需求迫切(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0-02-23 10:11:26

特种气体行业国产化需求迫切(附报告目录)

1、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经济新常态下更加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纤光缆、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环保、医疗等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愈加突出。特种气体作为上述产业开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材料,其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高速开展。2010-2017 年中国特种气体市场平均增速达 15.48%,2017 年中国的特种气体市场规模约 178 亿元,其中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纤光缆等半导体领域的特种气体市场规模约 100 亿元。同时,2018-2022 年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仍将以平均超过15%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到2022年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18亿元,特种气体将为中国新兴产业的开展注入新动力。而在全球范围内,特种气体同样保持了较高的增速,2017 年全球特种气体市场规模达 241 亿美元,较 2016 年同比增长 11.55%,特种气体市场空间广阔。

相关报告:北京EBET易博(中国)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中国特种气体行业专项调研及开展趋势预测报告

2017-2022年我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

2-20022310120E46.png

资料来源:EBET易博(中国)市场研究中心

2、特种气体国产化趋势明显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特种气体导入中国市场,中国的特种气体行业已经经过了 30 年的开展和沉淀,随着不断的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业内领先企业已在部分产品上实现突破,达到国际通行标准,逐步实现了进口替代,特种气体国产化具备了客观条件。在需求层面,国内近年陆续在建设了多条 8 寸、12 寸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等,为保障供货稳定、服务及时、控制成本等,特种气体国产化的需求迫切。此外,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开展规划》《新材料产业指南》等指导性文件,旨在有助于包括特种气体在内的关键材料国产化。因此,在技术进步、需求拉动、政策刺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特种气体国产化势在必行。

3、下游产业技术快速更迭,特种气体产品技术要求持续提高

特种气体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纤光缆、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环保、医疗等领域,近年来下游产业技术快速更迭,例如集成电路领域晶圆尺寸从 6 寸、8 寸开展到 12 寸乃至 18 寸,制程技术从 28nm 到 14nm再到 7nm;显示面板从 LCD 向 OLED 乃至柔性面板开展;光伏能源从晶体硅电池片向薄膜电池片开展等。作为这些产业开展的关键性材料,伴随着下游产业技术的快速迭代,特种气体的精细化程度持续提高,对特种气体生产企业在气体纯度、混配精度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都将持续提高。

4、行业竞争将逐步趋向于综合服务能力的竞争

气体的产品种类丰富,而多数客户在其生产过程中对气体产品亦存在多样化需求,例如集成电路制造需经过硅片制造、氧化、光刻、气相沉积、蚀刻、离子注入等工艺环节中,需要的特种气体种类就超过 50 种,出于成本控制、仓储管理、供应稳定等多方面考虑,客户更希望能在一家供应商完成多种产品的采购,对气体公司所覆盖的产品种类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

随着下游行业的产品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客户所需的产品定制化特点明显,要求气体供应商能够根据其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对气体供应商的技术与工艺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由于气体产品的特殊性,其使用过程中的包装物、管道以及供气系统的处理均会对最终使用的产品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客户更希望供应商能够给予气体包装物的处理、检测、维修,供气系统、洁净管道的建设、维护等全面的专业性增值服务。

5、国外垄断格局明显,国产化需求迫切

国内特种气体于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国内电子行业的兴起而逐步开展,并且随着医疗、食品、环保等行业的开展应用领域和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由于技术、工艺、设备等多方面差距明显,开展初期特种气体产品基本依赖进口。随着技术的逐步突破,国内气体公司在电光源气体、激光气体、消毒气等领域开展迅速,但与国外气体公司相比,大部分国内气体公司的供应产品仍较为单一,用气级别不高,尤其在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纤光缆等高端领域,2017 年空气化工集团、液化空气集团、大阳日酸株式会社、普莱克斯集团、林德集团等国外气体公司的市场占比超过 80%。以华特股份为代表的国内气体公司顺利获得多年持续的研发和投入,已陆续实现 IC 用高纯二氧化碳、高纯六氟乙烷、光刻气等多个产品的进口替代。

尽管与国际气体公司相比,国内气体公司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仍有差距,但在技术不断突破、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游市场开展迅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加上国内企业拥有的国际企业无法比拟的低成本、贴近客户、反应灵活等优势,国内气体企业的竞争力将不断增强,市场份额有望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