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公用事业细分市场应用分析(附报告目录)
1、智慧公用事业定义
公用事业是指具有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共享的基本特征的,服务于城市生产、流通和居民生活的各项事业的总称,亦称城市基础设施或市政服务事业,隶属于智慧城市范畴。《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中对公用事业进行定义,其主要包含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领域生产、分配和供应及其他公共日常服务等。随着数字化转型、信息化改革的力量所有助于,传统的基础建设与公用行业取得物联网与云计算的技术支撑。智慧公用事业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应用,主要集中于服务于民生领域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公共安全、环保、交通等领域。
相关报告:北京EBET易博(中国)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中国智慧公用事业行业细分开展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智慧公用事业行业开展情况
公用事业是指具有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共享的基本特征的,服务于城市生产、流通和居民生活的各项事业的总称。智慧公用事业隶属于智慧城市范畴,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意念,集成城市的组成系统和服务,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主要集中在服务于民生领域的供电、供水、供气、供热、交通、公共安全、环保等方面。
2018 年物联网在全球智慧城市应用市场规模为 800 亿美元,预计到 2023 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 2201 亿美元,预测期(2018年-2023 年)内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22.5%。2018 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为 200亿美元左右,并将在 2018-2023 年保持近 14.2%的复合增长率,到 2023 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投资规模将达到 390 亿美元。智慧城市的巨大市场需求也为智慧公用事业带来了开展契机,智能流体传感设备将微电脑控制技术、射频基站通信技术、远程有线(无线)通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应用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实现安全、可靠、节能的目标。其细分领域基本情况如下:
(1)智能电网领域
智能电网是电网的智能化应用,被称为―电网 2.0”,其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基础上,顺利获得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硬件设备、控制方法以及管理系统实现。智能电网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环节,有利于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与利用,实现电网可靠安全和经济高效的目标,对于调整我国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根据赛迪研究报告表明,2018年中国智慧电力市场规模达到 2,250 亿元,预计 2020 年将达到约 2,782 亿元。智能电网是电力行业开展的必然趋势,电力智能化建设投资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进一步开展,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在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与传统电力技术相互融合,大幅提升了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规划 2009-2020 年国家电网智能化投资 3,841 亿元,2016-2020 年是引领提升阶段,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阶段预计投资 1,750 亿。
根据《南方电网―十三五‖智能电网开展规划研究报告》,智能电网贯穿了电力系统各个环节,是有助于能源革命的重要手段,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能源互联网将互联网技术、理念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市场需求领域深度融合,是智慧城市开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十三五期间南方电网智能电网建设系统性工程预计投资超过 500 亿元,将重点投向于智慧能源与能源物联网、安全高效的输变电、灵活可靠的配电、多样互动的用电等领域的建设。
国家电网全面部署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带来广泛投资机会。根据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泛在物联‖是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之间的信息连接和交互。―泛在电力物联网‖将电力用户及其设备,电网企业及其设备,发电企业及其设备,供应商及其设备,以及人和物连接起来,产生共享数据,为用户、电网、发电、供应商和政府社会服务;以电网为枢纽,发挥平台和共享作用,为全行业和更多市场主体开展创造更大机遇,给予价值服务。
“一带一路”开拓出口市场,智能电网海外市场前景广阔。2018 年 1 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提出加强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在电力、电网和新能源等领域国际标准化合作,有助于制定双边或多边跨国电网互联的国际组织标准,并在跨国联网工程中应用。电网重点市场国家标准统一化趋势,将为智能电网整体解决方案给予商及核心器件制造商开拓全球市场给予良好机遇。中东欧国家将成为新兴市场中主要的智能电网潜力市场,到 2027 年,中欧和东欧 12 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6 亿美元。
(2)智慧水务领域
智慧水务是水务行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其核心理念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顺利获得智能设备实时感知水务企业生产、管网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海量感知数据进行传输、存储和处理,并基于统一融合和互联互通的智慧化信息平台,实现对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涵盖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2017年中国智慧水务投资规模达到201.7亿元,预测未来三年将以 8%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 2020 年投资规模将达到 256.9 亿元。水务行业产值持续增长,智慧水务投资规模同步增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年中国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资产总额达14,168.6亿元,同比增长12.6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主营业务收入为 2,473.3 亿元,同比增长了 5.04%;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共计实现利润总额为 282.6 亿元,同比增长 6.92%。受水务行业整合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有助于,水务行业的信息化投资总额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各大型水务集团、地方水务公司大力有助于智慧水务的建设工作,推进数据传输体系的信息化开展。
(3)智慧燃气领域
智慧燃气的核心是智能管网,其以传统的城市输气管网为基础,借助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及各种软硬件和传感器单元,以信息通信平台为支撑,实现―燃气流、信息流、业务流‖高度一体化的现代燃气系统。天燃气普及有助于智慧燃气市场开展。2014 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将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提出到 2020 年天然气供应能力需达到 4,200 亿立方米,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提高到 10%以上。随着智慧燃气技术的不断开展创新和天然气管网建设速度加快,智能燃气传感器已成为燃气行业的开展趋势,燃气管网的智能化改造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4)智慧供热领域
智慧供热行业主要采用自动控制、气候补偿、视频监控、自动记录、远距离采集等技术,实现对热源、换热站、供热系统、末端用户的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调控,实现集中监控、气候补偿、按需供热、能耗诊断分析和精细化自动调节。
(5)智慧消防领域
智慧消防是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最新技术,配合大数据、云计算、火警智能研判等专业应用,实现城市消防的智能化,其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好、功耗低、安全性高等优势,是智慧城市消防信息服务的数字化基础。
我国消防行业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面临的火灾隐患日益增多,消防安全规定愈加严格,消防行业市场需求巨大。2014 年修订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高度大于 54m、但不大于 100m 的住宅建筑,其公共部位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套内宜设置火灾探测器;建筑高度不大于 54m 的高层住宅建筑,其公共部位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消防行业市场潜力巨大。行业政策有助于智慧消防应用市场开展。智慧消防借助物联网平台,具备多功能集成能力,既可以完成重要消防场合的监控管理工作,还可实现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功能。
3、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
智慧公用事业行业涉及众多下游应用领域和传感器、通信设备、应用系统软件等多类型产品,需要多行业、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协同配合,需具备通信技术、微功率计量、信号处理技术、防护技术、传感技术等技术实力,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底层协议、微操作系统、云计算、嵌入式软件和应用平台软件开发能力,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在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要求很高,对于新创建的企业而言,由于不具备行业所需的技术与资质,且缺乏大批量生产所需的设备与经验,新进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顺利获得自主研发实现突破技术门槛,均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企业需要储备相应的技术经验,以及持续研发创新的机制,才能够在行业中立足并建立竞争优势。
(2)资金壁垒
智慧公用事业行业是一个竞争较为激烈的高科技行业。第一时间,企业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并顺利获得新增产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其次,当产品与技术尚未成熟前,公司为保持产品竞争力以及与下游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仍需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于产品的开发工作中;最后,由于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地方水务公司、燃气公司等知名企业,通常存在客户与发行人间合同约定的销售回款账期。行业内企业需要持续且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体量较小的公司而言,难以具备相应的资金实力。
(3)资质壁垒
(4)系统服务壁垒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物联网应用领域不断丰富与深化。行业内企业除具备传统的智能传感设备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外,还需要具备综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给予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服务能力。新进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前难以随着下游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和细化给予全面系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