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ET易博(中国)

相关推荐
商品混凝土行业现状、趋势与政策驱动下的转型路径
发布日期:2025-06-30 11:07:24

商品混凝土行业现状、趋势与政策驱动下的转型路径

1、商品混凝土行业概况

商品混凝土,也称为预拌混凝土,是指由水泥、砂石骨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成份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相比较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因在保障工程质量、降低能耗、节省施工用地、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益处颇多,商品混凝土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推广。商品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使得混凝土生产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转变,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商品混凝土在国内的开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商品混凝土的蓬勃开展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开展、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多,以及2003年10月商务部等多部委颁布《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随着政府对商品混凝土推广力度的加大,以及对现拌混凝土的使用场景进一步限制,我国的商品混凝土渗透率保持稳定上升。

(1)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开展、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为混凝土行业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商品混凝土作为基础性建筑材料,其需求量直接受下游基础设施建设、工业设施建设、民用建筑建设等影响,从更深层次来说,基础性建筑材料的市场需求与国民经济开展息息相关。90年代至今,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开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等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虽然近些年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我国人均GDP距离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经济仍然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开展,GDP增速逐步放缓,但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24年首次突破130万亿元,显示出经济的韧性和稳定性。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前期有所放缓,但仍呈现温和增长态势,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25%。

2016-2021年期间,我国商品混凝土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总产量由2016年的18.55亿立方米增长到2021年的29.57亿立方米,复合年均增长率9.77%。2021年后受到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的影响,我国混凝土产量进入下行周期,2021年至2024年,我国混凝土产量逐年下滑,但仍保持在20亿立方米的产量之上。

2020-2024全国混凝土产量及增速情况

2-250630110P5W5.jpg

资料来源:EBET易博(中国)

(2)混凝土行业需求端趋势演变:房地产的止跌回稳与基建的有效支撑

从混凝土需求端分行业看,2021年起,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还是新开工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但自2023年开始出现缓和趋势。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政策导向,随着一系列增量与存量政策的协同发力,房地产市场已显现持续向好的变化。2024年,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房地产开工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建设工程累计同比增速等指标“止跌回稳”的趋势正逐步巩固并持续向好开展。预计在政策托底影响下,房地产销售的降幅会进一步收窄,市场对混凝土的需求会逐步回升。

自2021年开始,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证稳定的正增长,特别是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使用,“两重”建设项目加快开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2024年,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4.4%,成为了平抑混凝土需求下滑的重要工具。

(3)区域性特征明显,规模小且行业集中度低

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总体呈现出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低的特点。由于受自身特性影响,商品混凝土在搅拌完成后通常在2小时内运送至施工现场并浇筑完毕,否则会初凝而影响产品质量,运输半径一般在50公里以内,因此商品混凝土行业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且以地区品牌为主。

2、商品混凝土行业开展趋势

(1)绿色、低碳、智能

预拌混凝土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开展后,将逐步向高质量开展的转型阶段过渡,从依靠要素驱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的关键过程,绿色、低碳、智能开展是这一过程的重要有助于力之一。2023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特别强调我国将召开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对建筑材料质量水平提升作出一系列部署。行业也将进一步开启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绿色创新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数智制造型转变、从低值普通产品向高值高性能产品转变的历程。上述绿色和智能开展的政策理念引导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由传统加工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不断完善绿色生产工艺,顺利获得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管理,在质量控制、节能降耗、资源利用等方面实现突破升级。

(2)多功能混凝土

随着建筑行业对高性能、多功能需求的攀升,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超低温混凝土、海工混凝土等特种混凝土在建筑领域的作用愈发关键。其中,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顺利获得掺入固载微生物的载体材料,利用其代谢生成碳酸钙填充裂缝,可延长基础设施使用寿命并降低维护成本;自密实混凝土能在自身重力下流动填充模板角落,无需振捣,可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劳动力成本,适用于桥梁、高层建筑等复杂结构;超低温混凝土适用于-40℃至-196℃的极低温度环境,在LNG等低温储藏设施中应用时强度显著增强,对清洁能源储存设施建设意义重大;海工混凝土具备抗海水侵蚀、抗氯离子渗透等特性,可显著延长海洋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高效、可靠、环保的解决方案。

(3)循环再生混凝土

循环再生混凝土是指顺利获得回收、破碎、筛分和处理废弃混凝土,得到再生骨料后,将其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这种材料不仅具备传统混凝土的性能特点,还具有环保、节能、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明确要求提高绿色混凝土的应用比例,有助于再生混凝土骨料行业的开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循环再生混凝土在道路建设、墙体材料、预制构件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扩大。

3、商品混凝土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商品混凝土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区域分化与头部集中特征,CR10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头部企业顺利获得并购与技术升级巩固优势,中小企业向特种混凝土转型;区域上东部主导市场并有助于绿色生产,中西部依托基建需求快速增长但环保改造滞后;竞争主体中央企顺利获得全链条模式挤压市场,地方国企立足属地优势,跨界者与外资企业分别以协同整合和数字化技术参与竞争;技术层面智能化、低碳化、高性能化融合开展,无人搅拌站、碳捕捉技术及UHPC混凝土应用加速;政策上环保标准与产业政策倒逼企业改造,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成为增长极;未来行业将向价值竞争转型,需警惕房地产下行风险,基建托底效应与绿色智能技术将重塑市场格局。

4、行业内主要企业

行业内主要企业有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金隅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华润建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等。

行业内主要企业介绍

2-250630110Q44R.jpg

资料来源:EBET易博(中国)

《2025-2031年商品混凝土行业市场调研及开展趋势预测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开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专利、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EBET易博(中国)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给予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